延續肌內效 or 肌能貼布有聲稱的這麼神奇嗎?我想與各位分享我思考許久的幾個想法。
現在這個世代,怕的不是找不到管道學新東西,而是新技術、課程、證照的資訊滿天飛,身旁一堆人一股腦地投入累積證照競賽的世界,這種怎麼樣都學不完的焦慮感,我相信許多人都是有的,所以我想藉著這篇打破肌內效傳說的文章討論如何打破這個焦慮,如何選擇什麼新工具或新證照課程值得投資
新的工具多,但是基礎最重要
第一,做點功課,找找這個新工具的理論基礎和其背後支撐的研究證據夠不夠,如同我在肌內效 or 肌能貼布有聲稱的這麼神奇嗎?文中提到的
「臨床工作者在為病人或運動員選擇介入時,必須要用實證醫學的概念,檢視到底這些廠商聲稱如何神奇的的療效,到底有沒有足夠的研究證據支撐。」
這裡我要強調,許多新工具沒有研究證明其功效,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有可能只是因為還太新,研究還沒跟上來,另一種是有許多研究告訴你他沒有其聲稱的效果,尤其已經足夠做成整合性分析報告了(例如此文中的肌內效),這時如果你的資源有限,就可以考慮要不要選擇比較有可能有實質幫助的課程上。
第二,如果你選擇投資了貴森森的課程,在上課時請專注在「為什麼 (why)」,而不是「怎麼做(what)」,這就回到我上面說的,基礎是最重要的,以AT領域來說,在專業養成中解剖、肌動學、運動力學、運動生理和評估學等等,是協助我們在學習新玩具時有能力檢視、拆解,得以融會貫通的重要基礎能力,理解箇中道理才能夠整合新工具到自己已經有的工具箱,依照臨床工作面對的不同運動員與狀況,調整出符合個人需求的介入,這樣才不會淪落成照本操課的機器工人。
學校為什麼不教?
這我想說個故事,我也曾回台灣開課,當時有母校的學弟妹或是大學生們來聽課,主辦方 Jason學長(也是國體運保的學長)語重心長的提醒他們,願意在假日花時間精進自己,學習些進階整合性的工具很好,但是別忘了自己目前在學校上的課,是奠定基礎的關鍵,如果在學校的課反倒是翹課或是打混,再花錢出來上課,就本末倒置了。
我完全支持學長的見解,有來聽過我的課的人會發現,我其實都是以學校教的基礎出發,只是協助學員整合資訊,把原本就有的工具在打磨的更精細確實,但若是原本解剖、肌動學、運動力學、運動生理和評估學等等基礎不夠紮實,反倒會上得很辛苦,無法順暢地將每個環節連結在一起做出臨床判斷。
我曾聽過在學的學生抱怨學校的老師怎麼都還在教那些「不流行」的知識,外面有一堆感覺更厲害的「聲稱是老師的」人們傳授好厲害的新玩意。
讓我告訴你為什麼
因為高等教育的老師需扮演一個「過濾器」的角色
就像我第一點裡提到的,教授們與臨床專業人員一樣,需要檢視好厲害的新玩意是不是真的有這麼厲害,找尋證據,然後去蕪存菁,在學生有限的修課期間傳遞已被確認可行性高、比較不容易被輕易推翻的知識,這也是為什麼學校老師們還是很仰賴教科書,因為教科書通常是那個領域的專家彙整研究證據,再三修正調整整理出的資訊。
所以,若是你的老師,不輕易因為自己隨意學了什麼,就整套搬到課堂中教授,或許你要更敬重與感謝他,因為他對他要教給學生的知識的把關是相對嚴格的。
如果不會這些高級技術,就差人一截????
這大概是許多人焦慮的來源吧!
新世代的我們面對的世界已與過去大不相同,不知道、沒聽過的技術多的是,還記得我回去教課請學員用自己的工具箱排整合性的課表,學員分享時提到我沒聽過的運動動作、手法或訓練方式,我就老實說我不知道這是什麼耶,可以示範也解釋為什麼你選這個嗎?我誠實與學員說我沒學過什麼,反倒讓我在每一次教課都吸取到新知,要專精所有的知識是不可能的,這也凸顯了團隊合作與分工的重要性。
更重要的是(要得罪人了啦),當有人說因為你不會某某高級技術,例如說因為專業養成課程裡沒有肌內效的使用,你的專業就比不上他的專業,我想若是你看到這裡了,也應該猜得到我的回應
沒有一個嚴謹的專業養成課程會將不被研究支持的技術定位成必要能力,這也是為什麼運動防護員有沒有要會用肌內效,並不影響運動防護的專業與獨特性。
唯獨用開放但嚴謹的態度面對日新月異的環境,不迷失也不忘了紮根基礎的重要性,才得以在這洪流中不隨波逐流,保有自己的專業價值!
延伸閱讀:
圖片來源:
https://www.webmd.com/diabetes/daily-control-17/slideshow-blood-sugar-swings
[…] 繼上一篇針對「如何在資訊爆炸下選擇新工具」的延伸思考打破肌內效傳說文的延伸思考 – 新工具,如何選擇,今天這篇我想給運動防護員們一些建議,讓我們一起學習 […]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