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運動防護員,我支持平權公投

即將到來的選舉,由於綁上了廣受討論的公投議題,身為運動防護員,我想讓認真的整理一篇「為何運動防護員要支持平權公投」的文章。

螢幕快照 2018-11-09 5.32.00 PM

多元性別議題,運動防護員你準備好了嗎?

運動防護員(Athletic trainer, AT) 身為照護運動員第一線的的健康照護專業,我們工作的場域就像一個小社會,充滿各式各樣不同的人,「各式各樣」的概念在英文用 “diversity" 來代表,diversity 的概念涵蓋相當廣泛,包含不同種族、宗教、性別、階級、教育背景、年齡、以及最近因為婚姻平權法案而被熱烈討論的「性取向與性別氣質」等等。大家其實可以翻閱各類醫療或教育專業相關的職業道德規範,其中大多都會提到,在面對被服務的對象時(可能是病人或學生),必須要尊重每個人的個別特質,更重要的是不能因為任何因素而有差別對待,美國運動傷害防護協會公布的最新版教育建議中(Athletic Training Educational Competencies),也強調了AT學生在受專業訓練時,需要培養照護各式各樣族群的知識、行為和技能,並以尊重的態度與其共事。

以下是教育建議的原文

AT學生在受專業訓練時,需要培養照護各式各樣族群的知識、行為和技能,並以尊重的態度與其共事。

“Athletic Training Educational Competencies: Students must ‘‘demonstrate knowledge, attitudes, behaviors, and skills necessary to achieve optimal health outcomes for diverse patient populations and demonstrate knowledge, attitudes, behaviors and skills necessary to work respectfully and effectively with diverse populations and in a diverse work environment” 

而為什麼運動防護員需要關注且支持平權議題呢?

這兩年(從釋憲前開始)因為婚姻平權法案的推動,開始有許多相關議題的討論,但討論多聚焦在基本人權和是否可以領養小孩等等跟婚姻綁在一起的議題, 但生活中對同志或是有特殊性別氣質(指一個人或個性中所帶有的陽剛氣質陰柔氣質)的人的歧視處處可見,我曾看過一篇文章提到同志出櫃困難度最高的幾個領域,裡頭點名了教育界和科技業,我當時很訝異怎麼會沒有體育界,大概是因為體育界是個無敵封閉,難以探索的黑暗地帶吧!

其實這看似與同志族群或小孩正在接受國民教育的家長比較有關的兩個公投案,其實是與體育界息息相關的,讓我分享一下我這些年在這個領域的觀察與體育領域對多元性別議題的態度。

不能「不合群」的文化

我發現運動員同志族群出櫃相當少,說實在我一開始發現時非常驚訝,但更深入了解後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了, 一般人可能很難想像體育人的環境有多特別,由於行之有年的體育班制度,所以許多運動員可能從國高中就「只」跟同一群人訓練生活,與嚴格訓練綁在一起的是「絕對服從」,並且一切要以團體榮譽為主,不得標新立異與太多個人意見,這樣的規則從教練對選手到連學長姐對學弟妹,都有這種無形的約束力,因此,多數運動員在人格養成的過程中,就被灌輸遵循傳統才是安全的觀念,也因為「上面的人」怎麼看待自己的影響力極大,所以運動員多數不大敢展現真正的自己。一路從小練到大學以上的競技運動員更慘,因為比賽會場、工作場域怎麼遇都是同一群人,從小看自己長大的長輩前輩總是很愛關注運動員的私人生活,因為從小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大家都認識彼此,所以更難出櫃,以至於終身都必須遮遮掩掩,擔心自己的同志身份會影響在體育圈的工作與人際關係。

父權至上且性別不平等

體育圈是一個相當父權至上且性別不平等的領域,男性相對是主導的角色,且對特殊性別氣質充滿歧視,且這種歧視通常以相當直接的人身攻擊展現。

我來舉一個比方,當男性運動員表現較差的時候,常被譏笑說「這麼弱,你是女人喔」,我們也常見到當有女性運動員取得佳績時,就會有人酸說「怎麼練得不男不女的」、「快穿上裙子留長髮」之類的歧視言語出現,這些言論不是只是出自一般看新聞的人,連體育人自己都很常說出這樣污辱人的話,而且以男性為大宗,這是很典型的男性的權威被威脅而產生的反應,所以當然也就不意外為什麼體育界對於同性戀的接受度會如此的低。

我也想提另一個很典型的狀況,擁有陽剛特質的女性教練在職場常遭歧視性的言語攻擊,有時還會被家長排斥,認為我家女兒讓你訓練會不會練成跟你一樣?以至於這些人必須要掩飾自己,改變髮型與穿著以迎合大眾的眼光,這些因為大眾對於多元性別的認知與接受度不足,讓擁有與傳統社會期待的性別氣質不同的女性教練,遭受到男性教練(或是女性特質明顯的教練)不會遇到的困難。

在這個被傳統父權框架束縛住的領域,有相當多的非異性戀運動員或教練不敢展現真正的自己,間接的也影響自己在專業上的發展,我很期待藉由這次帶起的社會討論,能夠來挑戰一下體育界僵化的傳統父權結構,也希望有更多的體育人能夠勇敢做自己,當有人以性向或是性別氣質攻擊你們時,記得法律是站在你這邊的,別再沈默。

誰說男運動員或女運動員就要怎樣才正常,這樣的性別框架是必須被打破的。

簡單來說,就是體育領域對性別議題的敏感度相對較低,這裡我說明一下,性別議題不只是很常被提到的男女平權,還包含了對於多元性別的接納性,包含不同的性取向、性別認同與性別氣質,而體育領域由於運動競賽以生理性別二元切分男性與女性,所以在意識上也較難跳脫傳統性別框架的約束。

那這些跟運動防護員有什麼關係呢?

當然有,而且是有密切關係。因為性別、性取向或性別氣質遭受歧視的族群,會對身心健康造成顯著的影響,身為照護運動員的重要角色,我們許多時候是觀察運動員是否有異狀的第一線也是第一個人,我們對待多元性別議題的態度,也會左右運動員是否願意與我們傾吐的意願,因此有意識地觀察自己對多元性別議題的態度,並充分展現善意,是相當重要的。

我搜尋了一下,發現台灣運動防護領域並沒有太多針對AT對性別議題持有態度的研究資料,所以我想說找一下美國的資料,看有什麼臨床工作的建議可以分享給大家,很意外的,發現即便是在相對較多元開放的美國,AT領域多元性別議題的研究也剛起步,分享一篇調查在大學工作的AT們對同性戀與雙性戀(lesbian, gay, and bisexual, LGB)學生運動員持有態度的研究,以期能夠因了解現況,而找出未來在臨床工作中須關注與調整的部分。

Ensign等人(1) 2011年在美國運動傷害防護期刊中發表了一份針對「AT對LGB學生運動員持有態度」的調查報告,他們針對任職於美國大學的AT做問卷調查,共收集到964位大學AT的資料,這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希望了解 (1) 是否AT對LGB學生運動員的態度,會因為本身的性別、宗教信仰或是否有朋友或家族成員是LGB族群而有影響、(2) 是否AT的年齡會影響AT對LGB學生運動員的態度,和 (3) 是否曾與LGB學生運動共事過的經驗,會影響AT對LGB學生運動的態度

調查結果發現,大部分的AT對LGB學生運動員的態度都是較為正面的(86.4%),尤其是女性AT。而男性AT對LGB學生運動員持有比較負面的態度,這樣的負面態度主要是針對男同性戀而非女同性戀。有趣的是,本篇研究也探討宗教信仰的影響,結果發現男性AT對LGB學生運動員的負面態度,並不會因為他本身的宗教信仰而有顯著的差異。

不意外地,有朋友或家族成員是LGB族群的AT,對LGB學生運動員的態度相對較為友善統計結果也顯示,在這964位大學AT中,有超過一半(58.5 %)在過去兩年是有跟LGB學生運動員共事過的,這還不包含因為環境壓力而不敢出櫃的運動員,表示其實在AT的職場上,會遇到LGB運動員比例是很高的,也更加確定AT對多元性別議題需要更加關注,並給予他們更多的支持。

AT教育端與臨床工作者的建議

雖然普遍來說美國大學AT對LGB(TQ…)族群的態度是友善的,但是仍然有少部分人還存有負面的態度,因此在AT教育端在專業訓練中需要強化 diversity education, 臨床AT們增進防護工作場域的包容性,讓每一位學生運動員(包含LGB(TQ…)學生運動員)都能感到安全與被尊重。

15285085_10210937134285415_6246791584932357854_n

有什麼是台灣的我們應該思考與借鏡的:

上面研究是調查美國大學AT,但是台灣的AT們對LGBT學生運動員的態度是如何呢?台灣的AT們對多元性別議題的理解程度呢?我們如何支持這些學生運動員?我引另一篇探討AT領域多元性別議題研究中的一段話當總結,願大家在照顧運動員運動傷害之餘,也須關注更多「看不到」的傷害。

“ The profession should not tolerate an environment that does not support positiv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for all its patients, regardless of their characteristics (2) ”

因為來自社會與周遭環境的歧視與壓迫,可能會讓LGBT學生運動員的身心健康出現狀況,除了常做的預防運動傷害的衛教,我們可以做更多有關平權與性別議題的衛教(尤其是國高中階段), 推廣性別平權的概念,對消彌歧視是有相當程度的幫助,身為第一線健康照護者的我們(不僅是AT,還包含所以有照顧運動員的醫療團隊與運科人員們)必須思考,該如何衛教體育人,並營造更友善的工作場域,這些都是未來我們可以努力的方向。

現在,運動防護員能怎麼為運動員爭取更多元包容的體育環境呢?

11/24 返鄉投票吧!

投下兩好三壞
票號 14, 15 同意
票號 10, 11, 12 不同意
就差這步,這一次,我們將讓愛裡不再有局外人

我是運動防護員,我支持平權公投

螢幕快照 2018-11-09 5.36.04 PM

螢幕快照 2018-11-09 5.36.14 PM

另外,對台灣體育性別議題現狀有興趣的人,我推薦這份台灣的研究
• 曾郁嫻. (2015). 臺灣體育運動性別平等教育推展之現況. 中華體育季刊, 29(1), 1-9.

參考文獻:
1. Ensign KA, Yiamouyiannis A, White KM, Ridpath BD. Athletic trainers’ attitudes toward lesbian, gay, and bisexual 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 student-athletes. J Athl Train. 2011;46(1):69–75.
2. Maurer-Starks SS, Clemons HL, Whalen SL. Managing heteronormativity and homonegativity in athletic training: In and beyond the classroom. Journal of Athletic Training. 2008. p. 326–36.

One comment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