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陸續有不少人跟我詢問留美讀運動防護的資訊。去年開始,有興趣的人數增加許多,其中有的還處在思考人生方向的階段,想聽聽我當初如何做到異鄉求學的決定,或是想聽我分析台灣與美國運動防護專業養成差異,來評估自己是否需要到美國讀書。今年詢問我的,其中也不乏在問問題前已經做好充足功課,已經有明確的目標學校,或是已有寫信跟美國大學AT科系聯繫的人。經過幾次對談,我也理出了些心得,想把這些建議整理成文章。
如果你已經決定好要來美國讀運動防護,我曾寫過一篇文章,手把手教學如何查詢哪些大學有認證合格的AT科系,若是你已經進入這個階段,歡迎參閱美國運動防護碩士班申請相關資訊。
但在走到下這個決定前,有許多對未知的疑問與恐懼,這複雜的情緒不僅是我由那些詢問我的人們口中感受到的,我也能理解這挑戰重重的未知如何讓人退卻又興奮。所以今天我想針對我常聽到對到美國讀運動防護的疑問,整理出我的想法和建議。
我在台灣已經是合格的運動防護員了,有需要去美國讀嗎?
先說說我自己當初的狀況,在出國前,我已經有台灣的AT證照,且很幸運的累積了些許臨床經歷,即便當時防護員的就業市場尚未像現在樣遍地開花,對進入相對穩定的職場,我還算是有些自信。直到現在,我最喜歡的還是臨床工作,但也因為當時有機會接觸基層和到國家隊訓練,看到整個體制內的人,包含選手、教練、家長、防護員和其他關心與投入競技運動領域的專業人員對環境的無力感,我渴求能夠找到突破體制盲點的方法,所以想尋求機會讓自己能看看不同的環境,提昇思考與分析的格局。
另一個會讓我決定要出國的關鍵,並非是想要到美國讀AT,而是因為發現自己對教學是有興趣的。進入高教(至少在台灣)的基本門檻是博士學位,所以當時就選擇繼續進修。Yes,我是有嘗試考台灣的博班,但第一關備審和筆試就被刷掉了!在評估過後,知道自己身上有的訓練對於台灣的博士班應該不大具備競爭力,再加上第一個理由,就開始思考出國讀書的可能性。
而到美國會由讀AT科系的碩班也是誤打誤撞,當時雖然我已經有台灣碩士學歷,但一方面因為自己不大有把握自己能越級打怪直接來美國攻讀博班,另一方面是考量經濟狀況,家中的經濟狀況不可能允許我自費讀少說要四、五年的博士班。為了要能提升自己申請獎學金的競爭力,當時就選擇再讀一個碩班+拿美國的證照,未來才有機會教AT科系,這也是我誤打誤撞的留學生涯起點。很多人以為這是很勇敢很聰明的選擇,但現在回頭想當時的自己,必須承認,敢就這樣出來,真的是想得太少太美好,天真爛漫才會有的傻勁。
這並不表示我不認同當初自己的決定,但因為這是一條極為辛苦的道路,當有與我諮詢出國讀書的問題時,現在的我通常會很現實的分析,希望對方能夠確認眼前的是否真是自己想走的道路,慎重選擇,畢竟人生苦短,沒多少時間可以浪費。
幾個我常被問的問題
我在台灣已經是合格的運動防護員了,有需要去美國讀嗎?
美國和台灣運動防護科系教學有什麼差?
我通常反問幾個問題
你為什麼想要來美國讀AT?
未來的職涯規劃是?
如果你是不滿意現況(工作、薪資或台灣的教學環境等),或是你覺得自己在專業上不夠強,你想像中你能來美國得到什麼呢?
這些問題沒有人能給你答案,但拋出這些問題,是因為出國讀書表面上看來是付出時間和金錢的投資,但更深層的考驗,還有剛到異地的文化衝擊與離開所有熟悉的事物的無助感,更可怕的是當你慢慢適應新生活新文化後,你重新踏上自己故鄉時,竟發現自己也無法理解自己文化的反文化衝擊,這些都會需要有相當堅定的目標來支持自己的選擇。
美國運動防護專業養成的優勢之一:全面性兼顧運動防護專業範疇
回到「我在台灣已經是合格的運動防護員了,有需要去美國讀嗎?」和「美國和台灣運動防護科系教學有什麼差?」這兩個問題。
經歷過台灣與美國兩邊的專業訓練後,我能確定的是,因為美國相關的法規相對完整,加上每個AT科系的教學內容包含實習規劃,都需要按照科系認證單位CAATE的標準,所以老師們的教學是有所依據的(ATHLETIC TRAINING EDUCATION COMPETENCIES),確保學生畢業前奠定未來進職場所需之基本專業技能,而且科系們必須對證照考試通過率負責,若是畢業生的通過率過低,就有被解除認證系所的可能。這種互相牽制,也半強迫的讓老師們維持教學品質,也必須與時俱進跟著新的研究和聲明更新教學內容。
延伸閱讀:運動防護專業範疇
另一方面,因為老師們教學的內容都是根據每五年調查一次的AT職場所需能力調查安排,所以教學需不偏廢涵蓋運動防護各大專業範疇。反觀因為台灣在教學的部分沒有足夠依循的藍圖,也很難有套課程規劃是能讓各校老師們認同並實踐的,所以不諱言,若是理性分析,專業訓練參疵不齊與學習過程中專業能力的考核過程,是台灣運動防護專業養成極需面對的問題。
也因為美國需要兼顧運動防護各大專業範疇,所以那兩年在美國的AT碩士班,我增進最多的即是那些運動防護專業技能中「非骨骼肌肉傷害」和「急救、預防與管理」的部分。
很有趣,其實美國與台灣一樣,當要跟其他相關專業作區別時,那些處理非骨骼傷害和急救預防的能力,是最有力與其他專業顯現差異的專業能力。
從這一點切入,不容置疑,即便你在台灣已經讀過AT科系也拿到證照,來美國讀書還是會有很多收穫。
美國運動防護專業養成的優勢二:面對問題的處理方式
會遇到的挑戰與學習並不只限於運動防護專業,兩國專業教育的變革,明顯的差異是來自美國的文化和相關法規。
這裡因為對人權的重視,面對人情,以文化層面來說他們比較能切分公私,就事論事。所以如果有什麼負面結果出現(例如一段時間突然出現多位選手受傷),態度必較是傾向去剖析系統性的問題,對階級影響決定的部分和保護當事者與相關人士也是先考量設定保護機制,所以能比較有效率地針對問題提出方針。
也對於權力不對等中相對弱的那一段有較多的保護機制。華人文化中的做人比做事重要或面面俱到,以最不得罪人(?大咖)的方式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並不是解決事情的最主要的考量。
無關好壞,如果你決定來讀書,這種處理事情的思考脈絡也會是學習的一大重點。
有什麼缺點
前面點出幾個我認為到美國讀AT的優勢,但我想就現實層面分析可能有的副作用。
最常見的副作用是認為「美國的方式最好」,硬是要在沒有根據文化調整的狀況下將美國的方式套入臺灣體制,或是將不能成功植入的失敗歸咎於舊思維的僵化與和迂腐。不妨想想希望減輕學生壓力的教改,越改反讓應該是讓階級流動的教育淪為家長的砸錢競賽,依舊是有資源的階級勝出,掌握遊戲規則。
在美國的前幾年我也曾落入這樣的衝擊,直到我有機會體驗到對多元文化兼容並蓄的精髓後,心中的糾結才得以放下。真正值得學習重點是在期待改變時,傾聽產生結果的過程,了解原先的善意與期盼是什麼,學習用他人的角度思考,用不具攻擊與貶低的語言溝通,並謹守界線與原則。
這題水太深,但如果你有興趣出國走一遭,這可能也會是你必須經歷的課題。
除了花錢花時間,加上要用比在台灣讀書多出數倍的努力才能應付課業之外,其他的缺點還包含
- 錯過與家人朋友的人生在台灣那片土地累積回憶的機會
- 離開久了,對家鄉也陌生了,無所依歸的孤獨感
你也需要思考,讀完了,回台灣或留在美國?薪資和工作環境完全沒得比,但美國又沒有心理支持系統,哪個會快樂?
問問自己你是否對我上面提出的三個問題,你的答案是什麼?
評估可能的得失後,是否這是個值得的投資?
沒有人可以或有資格幫你做人生的選擇,也別因為他人對你的選擇做出的評價動搖你的想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