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傷害復健與回場

螢幕快照 2018-09-05 4.31.12 PM

 

與第一線評估的需求類似,由於資源與人力有限,運動防護員也必須要兼顧基本的急性、慢性與術後之復健與衛教能力,在團隊內資源不足時,可每日提供運動員復健之協助,一方面減少運動員離開運動隊伍舟車勞頓對傷害恢復的影響,一方面也降低醫療相關支出。

運動防護員具備基本復健概念,除了上述益處外,另一個是當在需要轉介或諮詢其他健康照護專業時,能以共同醫療用與溝通,並提供運動團隊方的考量與需求,成為讓兩端溝通順暢的橋樑,與醫生及治療師溝通、交接與做更為完善的合作。

  • 依據最佳的實證醫學證據,篩選、施用並評估介入之成效。可能提供的介入例如:
    • 徒手治療(包含運動按摩、關節鬆動術、本體感覺促進術、muscle energy techniques等等)
    • 協助重回關節活動度與肌肉延展度的介入
    • 增進肌力、肌耐力、速度與爆發力的運動介入
    • 增進平衡感、神經肌肉控制和協調性的本體感覺運動介入
    • 敏捷性訓練
    • 心肺適能訓練
    • 運動專項與功能性訓練
    • 冷、熱、貼布使用等符合法律規範之儀器設備
    • 生物回饋介入
    • 水療
  • 依照運動員的恢復需求,建議並協助使用護具、固定裝備與輔助器材(例如拐杖)
  • 重新評估運動員之功能恢復狀態,解讀結果,並評估其回場之能力
  • 了解運動員服用之藥物對於恢復過程扮演之角色(或副作用)
  • 衛教運動員,包含自己可做的治療和傷害/疾病相關知識與和其相處之道
  • 協助傷害/疾病復健之心理狀態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