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殆盡的守護者 —  淺談運動防護員職業過勞

作者:運動防護員 林姵吟
編修:黃昱倫 Yu-Lun (Anita) Huang

同樣身為運動防護員的夥伴們,不知是否有曾覺得「心很累,很想躺平」的瞬間呢?

在2020年 Journal of Athletic Training 期刊中,一篇有關於運動防護員職業過勞 (burnout) 的系統性研究回顧文章。這篇研究匯集此議題的相關研究,發現職業過勞的人還真不少,且不分國籍與工作類型。雖然台灣還沒有相關研究資料,何不借鏡他國數據。

是什麼原因讓運動員的守護天使感到疲憊,甚至離開這個熱愛的職場呢?讓我們一探究竟!

等等,請問各位看過運動防護領域的工作倦怠與過勞: Burnout in Athletic Training Profession 這篇文章了嗎?如果還沒,建議先行閱讀,有了整體的概念後會更容易理解運動防護職業過勞背後的可能原因喔!

延伸閱讀:運動防護領域的工作倦怠與過勞: Burnout in Athletic Training Profession

Photo by Tara Winstead on Pexels.com

研究方式


作者群搜尋到了558篇以英文發表的相關研究 (發表年份從1985 ~ 2017),經同儕審查 (peer-reviewed) 剔除與運動防護員無關、沒有提供職業過勞的流行率、成因、影響性與減緩方式的研究文章後,另外加入3篇由經典書籍摘錄的研究,總計51篇彙整成此文獻回顧。

這51篇研究調查工作倦怠與過勞的對象涵蓋:

  • 運動防護學程學生 (athletic training student)
  • 已授證的臨床助理運動防護員 (certified graduate assistance 攻讀碩/博班,兼任校內運動防護事務)
  • 中學或大學的全職運動防護員
  • 運動防護員學程的教授 (academic faculty)

什麼是職業過勞


 首先,先定義本文中的職業過勞

 

職業過勞或工作倦怠與過勞是一種心理症候群而非疾病,包含情緒耗竭 (emotional exhaustion)」、「身心解離 (depersonalization of patients,彷彿靈魂抽離身體,只剩軀殼在工作)」 以及「成就感低落 (decreased perception of personal accomplishment,使工作效率下降或對於工作有負面感覺)  」。

過去針對其他健康照護人員 (例如醫師或護理師等等) 的研究發現,有較高程度的情緒耗竭與身心解離者,其成就感低落。而當臨床照護人員的工作品質下降,首當其衝即是他們服務的群眾。過去研究也指出,職業過勞與重大醫療疏失成正比關係。運動防護員身為運動員的第一線照護者,此議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運動防護員職業過勞之主要成因


作者群彙整過去研究發現,影響運動防護員職業過勞的原因有三:

  1. 工作-家庭或生活衝突 (work-family and work-life conflict)
  2. 角色緊張 (role strain, 心理與社會學名詞,意指無法完成該職業的專業需求) 
  3. 職業社會化 (professional socialization) 

工作-家庭生活衝突

由於運動防護員工作時間長 (包含隨團體移動的時間) 且彈性較低,因而對個人與其家庭的生活品質或責任造成影響。特別是女性防護員,常因身為母親的角色而比男性防護員更苦於兩者衝突的狀態。作者群指出,根據研究發現,工作-生活衝突與職業過勞之間在統計上呈中度的正相關,工作-生活衝突越高,其職業過勞情況也越嚴重。

女性防護員,常因身為母親的角色而比男性防護員更苦於兩者衝突的狀態。

角色緊張

角色緊張又分為下列五種類型:

  • 角色模糊 (role ambiguity):在團體中沒有明確的工作界限
  • 角色衝突 (role conflict):角色定位清晰但在多個角色之間彼此不和諧
  • 角色超載 (role overload):已超出個人能承受的時間與能量消耗的過度工作量
  • 角色不協調 (role incongruity):意指工作環境的期待與個人信念或價值觀無法一致的狀況
  • 角色無能 (role incompetence):意指工作者的技能與知識還無法滿足工作環境所需

作者群指出,「每週工作時數」在統計上也能顯著預測「角色緊張」的發生,更進一步分析發現每週工作50小時的校園防護員,發生角色緊張的機率高於每週工作40小時或以下者。然而,「人力不足」通常是造成運動防護員工作時數與負荷過高的主要原因,而過高的工作量也可能提高職業過勞或情緒耗竭的機率。

每週工作50小時的校園防護員,發生角色緊張的機率高於每週工作40小時或以下者。

「人力不足」通常是造成運動防護員工作時數與負荷過高的主要原因,而過高的工作量也可能提高職業過勞或情緒耗竭的機率。

職業社會化

專業人員在工作環境發展進程一般可分為五個階段:

  1. 對該職業角色的想像與期待 (envisioning the role)
  2. 接受培訓 (formal preparation)
  3. 進入職場 (organizational entry)
  4. 角色革命 (role revolution)
  5. 確認自己的定位 (gaining stability)

作者群指出,不論在哪個時期都有可能出現職業過勞,且在不同職業場域也可能有不同問題需要面對。

例如校園運動防護員可能要兼顧行政業務,在面對巨大的工作量與較低行政支持下,可能影響生活品質;而一邊讀書一邊工作的助理防護員則可能要面臨建立人際關係的壓力,例如與教練及選手建立關係,並且要學習在臨床工作與學業之間取得平衡。

 

Photo by Kulbir on Pexels.com

職業過勞的負面影響


作者群根據過去研究指出,職業過勞可能會引起頭痛、高血壓、體重增加、消化不良、疲勞與失眠等負面影響。此外,經歷職業過勞者也有較高比例有情緒問題,例如易怒或憂鬱等。研究發現大約有69%的受訪者表示一週至少會飲酒一次,而有5%的參與者認為自己過度飲酒,「深陷於職業過勞者」比「沒有職業過勞者」更容易表示自己有過度飲酒的狀況。

職業過勞也導致運動防護人才流失,其中工作時數、薪資、缺乏成就感與工作家庭失衡都可能促使運動防護員離職。

 

職業過勞與性別、年齡、組織層級與防護員類別的關係?


性別與年齡

女性比起男性運動防護員有嚴重的職業過勞問題;女性運動防護員通常在28歲左右離開運動防護職場。相較之下,男性運動防護員通常有較長的工作生涯,且在45-50歲左右由大學防護員轉職至中學防護員工作。結婚和育兒是此性別差異主要原因之一,也是為什麼運動防護大量人才流失集中在三十歲之後。

不論性別,在NCAA 一級大學服務的運動防護員首要離職原因,為工作與家庭生活失衡以及角色緊張,這兩者也是導致此族群職業過勞的主因。

全職大學防護員

大學運動代表隊通常都在NCAA的管轄內。因此,在大學校園擔任運動防護員相較於其他場域的防護員有較少的職業過勞,因為他們可在休賽季期 (off-season) 休息 (不過助理運動防護員則相反,他們的工作量較高)。然而,先前NCAA增加了允許暑期訓練的時數,因此也相對壓縮到這些大學運動防護員的休息時間。

已授證的臨床助理運動防護員

造成此族群職業過勞的原因有六:

  1. 新手AT的工作量較大 (筆者由上下文推論)
  2. 同酬不同工:同儕間互相比較工作量,工作量較大者會覺得不公平
  3. 臨床工作與學業間無法取得平衡
  4. 時間管理問題:需同時兼顧臨床工作、學業與家庭
  5. 社交問題:許多新手AT認為教練因為他們是新手或非全職大學運動防護員,而對他們不夠尊重
  6. 未來職涯計畫:畢業後不一定可以留在學校工作而是要另外找工作。此族群者在畢業後不久,通常因上述各種原因而離職;除此之外,低薪、工作量過大與工作與家庭生活失衡也是他們離職的原因。

運動防護科系的學生運動防護員

整體而言,角色緊張與時間缺乏彈性 (time commitment) 對於學生運動防護員而言,是兩大造成職業過勞的主因;而造成他們感到挫折的原因是不被尊重以及缺乏臨床經驗。此外,女性明顯較男性有更高程度的情緒耗竭與身心解離的狀況。不同年級有不同的困難,其狀況如下:

  • 一年級 (freshman):佔據生活大部分的時間 (the time demands of the major) 以及希望能與服務對象有更多的互動
  • 二年級 (sophomores):有許多資訊要記清楚且開始肩負責任
  • 三年級 (juniors):嚴格的專業訓練、在臨床工作中感到不適任以及與同儕對立
  • 四年級 (seniors):擔心自己的能力無法勝任工作

運動防護科系的教授

較年輕且尚未累積足夠資歷的年輕教授,通常會比經驗老道的教授經歷較高的情緒耗竭。此外,女性也比男性教授承受更嚴重的情緒耗竭。不過在身心解離或不再在乎工作成就上,在不同族群中並無明顯差異。

作者群指出,此族群身心離職的主因包含:接受專業任命 (professional appointments)、個人困難 (包含職業過勞)、職場文化問題 (例如:官僚問題) 或尋求更好的職業發展。

如何緩解職業過勞呢?研究建議


作者群彙整緩解過勞的建議,包含:

  1. 建立界線:勇於拒絕
  2. 建立人際支持網:例如同事間的互助
  3. 加強適當的時間分配。

作者群也認為,一旦熟悉職場的工作模式與項目後,就能有效降低工作與家庭生活衝突,進而減少職業過勞。

If You Struggle With Setting Boundaries, Here's What You Should Do | Inc.com

 

 

討論與結論


作者群表示,先前針對運動防護員所做的調查發現,有20%有較高程度的情緒耗竭;23.3%有較高的身心解離;15.5%有較低程度的成就感低落。這樣的統計優於其他醫護人員 (醫師、護理師與心理師),而這可能是因為運動防護員可在休賽季期休息。然而作者群也提醒,本篇系統性回顧的資料來源過去資料,因此須考慮目前與過去不同的工作需求與模式。整體而言,導致運動防護員職業過勞的原因主要是工作與家庭生活不平衡/衝突以及角色緊張;而職業社會化雖然也是成因,不過相關的研究並不多。

此外,作者群也提醒平常應多注意個人在職業過勞下的變化 (例如:外向者變得內向、情緒易怒、感到挫折或偏執等等)。作者群也認為,研究人員應確認運動防護員是否以濫用酒精或其他物質 (不論是否在工作中) 作為應對職業過勞與相關因素的方式。針對職業過勞是否影響運動防護員的工作品質,目前尚無進一步研究。

最後,作者群進一步提醒,應該要更重視職業過勞的問題。整體而言,過去的運動防護員通常在30歲左右離開運動防護職場,不過未來因職業過勞而離職的年齡層可能下修。此外,由於美國的運動防護員的教育養成往上移至碩士等級,未來也會需要研究並比較其與大學部的運動防護員學生的職業過勞比例。而本篇所收錄的研究大多針對NCAA一級大學運動防護員的調查,且缺乏統合分析研究 (meta-analysis) ,因此缺乏多樣性與整體性也是本系統性文獻回顧的限制。

觀後心得


莊子說道:「不以好惡而內傷其身」。由此可知,身而為人,照護自身的身心靈狀態是最重要的。雖然筆者並無旅美經驗,不過概略性地推論美國的職業架構與職場文化似乎與台灣有部分差異。然而,運動防護員遭遇的困境可能相通。如若台灣也有類似研究,相信對於改善運動防護職場環境將有極大幫助。

莊子說道:「不以好惡而內傷其身」。由此可知,身而為人,照護自身的身心靈狀態是最重要的。

最後引用筆者欣賞的一位日本導演 —北野武— 曾在著作中說的一句話:「最閃亮的星星看起來很耀眼,但每天都在忍受十幾億的高溫,其實非常痛苦。」。

向帶著使命感、勇敢堅守崗位並堅持做好工作的運動防護員致敬,各位都是宇宙中耀眼的星星。

資料來源:

         Oglesby, L. W., Gallucci, A. R., & Wynveen, C. J. (2020). Athletic trainer burnout: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ournal of athletic training55(4), 416-430.

延伸閱讀:運動防護領域的工作倦怠與過勞: Burnout in Athletic Training Profession

圖片來源:https://www.inc.com/gene-hammett/if-you-struggle-with-setting-boundaries-heres-what-you-should-do.html

2 comments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