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許多從事臨床工作的夥伴曾有面對運動員腦震盪的經驗。由於腦震盪沒有結構性的損傷,因此在 CT 及 MRI 等影像學檢查結果實際上無法察覺異樣,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通常仰賴運動員的主觀症狀表現來了解目前的情況 (比如頭痛、暈眩、噁心想吐等)。
然而,防護員到底應該依照什麼標準評估腦震盪患者的恢復情形?
什麼時候可以安全回場 (return to play)呢?
過去腦震盪多半以「是否有失去意識或受傷後失憶」作為評量嚴重程度的指標,但近期的研究顯示,腦震盪病人中只有少數出現這兩個過去認為的典型症狀 (失去意識的個 案比例小於 10% ,失憶則約占 25%),因此這兩個指標並不適用於腦震盪的評估。
以下是美國運動傷害防護協會 (National Athletic Trainers’ Association) 彙整大量過去研究所提出的一份針對運動相關腦震盪 (Sport Concussion) 的處理指南。這份 Position Statement 的目的是希望提供給運動防護員、醫生與其他健康照護專業,在面對運動相關的腦震盪傷害時得以 參考的最佳臨床處理指南。
本文將以 NATA 的這份 Position Statement 為依據,刪減在台灣不適用的部分內容,彙整值得注意的要點提供給大家參考。
腦震盪的機轉
腦震盪是指頭部受到一個直接或間接力量的撞擊,使腦部產生快速的加速與減速,而這個快速的撞擊力量使腦部的神經元斷裂,接著伴隨腦中的離子平衡與代謝異常變化,導致腦部功能出現混亂並誘發一系列的症狀。
腦震盪發生後,運動傷害防護員通常是第一位評估的 專業人員,同時也面臨到評估運動員是否得以回場的難題。
因此,建立一份完整的「腦震盪管理」是相當重要且迫切的。
教育與預防 (Education and Prevention)
- AT 有義務教育家長與教練腦震盪的相關知識,包含腦震盪的預防、機轉、如何辨識、轉診時機、如何安全回到運動場上、恢復期的身體活動與認知性活動的限制 (physical and cognitive restrictions)等資訊。B
- AT 必須記錄可能延遲受傷運動員回場的因子 (modifying factors,詳見 Table 2),並了解這些因子如何影響傷後恢復的速度。C
- AT 們必須教育教練、運動員與家長,預防腦震盪的保護性護具在功能上有什麼限制,讓陪伴運動員的人了解這些護具並不能完全預防腦震盪發生。C
- AT 有責任確認教練、運動員與家長確實讀了保護性護 具上的危險警告標示 (warning labels)。C
腦震盪評估與回場策略 (Evaluation and RTP)
- 所有屬於腦震盪高危險群的運動項目,運動員皆須在賽季前做「基準測驗 (baseline examinations) 」以了解未受傷時的正常值,作為未來受傷後評估恢復程度的指標。B
- 青少年運動員與近期腦震盪傷害者,必須一年做一次 基準測驗 (baseline examinations)。B (事實上在經費等條件允許之下,所有的運動員都應一年做一次基準測驗)
- Baseline examinations 應包含過去的臨床症狀、身體與神經學檢查、動作控制(如平衡)與神經認知功能檢查 (neurocognitive function)。(詳見 Table 3)。B
- Baseline examinations 和受傷後測驗的環境條件必須同,以避免測驗結果的偏誤。C
- 任何運動員只要懷疑「可能有腦震盪」就必須立即停止當天的訓練或比賽,接受醫生或 AT 的評估。C
傷害當下的評估程序如下:
a. Primary survey: airway、breathing and circulation (即 ABCs)和意識。
b. 排除頸椎傷害或其他可能的嚴重傷害(比如顱骨與顏面骨折)。
c. 若沒有危及生命的傷害,就可以開始腦震盪的評估。
- 若需要立即評估,可使用簡單快速的評估工具 (如 Standardized Assessment of Concussion, SAC),但仍須加上動作控制評估與症狀等資料。評估的項目與參考工具如下: B
SAC 是只需耗費五分鐘的簡易評估工具,包含專注力、短期 記憶與 delayed recall 的能力。然而,研究顯示其敏感性會在腦震 盪後 24 小時下降,因此 24 小時後建議使用其他評估工具。
-
- 症狀評估量表:Head Injury Scale, Graded Symptom Checklist, Concussion Symptom Inventory, and Sport Concussion Assessment Tool 3 (SCAT-3)。
- 動作控制(Motor Control):gait, postural control, and hand movement, Balance Error Scoring System (BESS)。
- 精神心智狀態測試 (Mental-Status Testing):詢問腦震盪的患者有關「時間、地點」等問題。
- 神經認知功能檢查 (Neurocognitive Testing):目前有幾套電腦測試可供選擇,如 the Automated Neuro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Metrics (ANAM), Cogstate Axon, Concussion Vital Signs, Headminder Concussion Resolution Index (CRI), and Immediate Post- Concussion Assessment and Cognitive Testing (ImPACT)。然而,電腦測試應用在臨床評估的敏感性仍不足,因此必須搭配動作控制測試與臨床症狀共同評估。
- 必須緊急送醫的情況包含:失去意識>1min、mental status 持續惡化、症狀的嚴重程度已超過一般腦震盪。
- 腦震盪發生當天患者不得回到運動場上參與訓練或比 賽。C
- 尚未接受醫生或 AT 等具備專業能力的人員評估並確認可以回場前,腦震盪運動員不得回場。C
- 年輕運動員:過去有多次腦震盪紀錄、發展障礙 (學習障礙、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ADHD) 或心理問題 (焦慮、憂鬱)的小選手,需要轉介至神經心理學家協助判斷神經認知功能檢查 (neurocognitive function) 的結果,以決定是否可以重回學校與運動場。C
- 漸進式運動評量 (physical-exertion progression) 必須等到運動員各項檢查都達正常值且無臨床症狀後才可以開始,完整的評量步驟請參考 Table 4。C
一般而言,每個進階之間需要間隔至少 24 小時,但若是在測驗時腦震盪症狀復發或是測驗表現下降,測驗必須立即停止,並 於 24 小時後再重新開始。雖說回場的確切時間因人而異,但最少需要一個星期的時間 (因為當天無法回場,加上測驗的 6 個階段,每個階段間隔 24 小時)。若運動員沒有在預期的進度下恢復,則需要尋找其他治療。
- 腦震盪分級量表 (Concussion-grading scales) 已不適用,應採用個人化的評估。B
下一篇我們再來看看其他考量因素,例如與腦震盪傷害風險有關的裝備使用、青少年與孩童腦震盪、傷後的居家照護,與若是你的選手已有次腦震盪病史,該如何協助他們。
註:此文為 新竹香山高中運動防護員 張雅婷 共同編修
參考資料:
Broglio SP, Cantu RC, Gioia GA, et al. (2014). National athletic trainers’ association position statement: Management of sport concussion. J Athl Train. 49(2):245-265
圖片來源:
http://r.search.yahoo.com/_ylt=AwrtSSgFhRxbHGUAMBp21gt.;_ylu=X3oDMTBtdXBkbHJyBHNlYwNmcC1hdHRyaWIEc2xrA3J1cmw-/RV=2/RE=1528624517/RO=11/RU=http%3a%2f%2fwww.claimsmag.co.uk%2f2016%2f01%2fconcussion-in-sport%2f5619/RK=2/RS=aCcL5_QkBegctAjbjC3bdHWCCZA-
[…] 另外關於腦震盪的處理原則,有興趣的運動防護同好們也可以參考美國運動傷害防護協會立場聲明:競技運動場上的腦震盪處理-1 和 美國運動傷害防護協會立場聲明:競技運動場上的腦震盪處理-2 ,裡面有統整由美國運動傷害防護協會(National Athletic Trainers’ Association)提出的指導方針,我十分推薦大家閱讀,這邊就不加以贅述。 […]
讚讚
[…] 美國運動傷害防護協會立場聲明:競技運動場上的腦震盪處理-1 […]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