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 一如反掌&運動傷害防護站
作者:運動防護員 卓掌一
編修:黃昱倫 Yu-Lun (Anita) Huang
2022,一個剛步入不惑之年的我,卓掌一,從事防護員工作到現在超過16年。目前已婚有兩個小孩,曾有過另一段婚姻,這一路走來,看似咀嚼過一些人情的冷暖,彷彿體會過一些世態的變化,以為有了自己的獨立判斷,也以為在經歷過,徬徨、激情、懷疑、喜悅、失去、空虛、悲傷後會恍然大悟。但直至現在,不管是在工作成長、待人接物、伴侶相處與婚姻,甚至是整個人生,還是有很多的困惑也還在不斷的摸索。
其實現在想起來,這個工作帶給我很多不一樣的人生體驗,不管是跟著團隊一同為了某個盃賽努力,亦或是跟著球員繞大半地球比賽,每當有好的比賽結果、認識新的朋友,看到從未接觸過的技術或技巧、漂亮的景色,吃到好吃的東西,都會讓我開心雀躍很久。對我來說防護員生活的絕大部分都是好玩且有趣的,也因為真的充滿驚奇,時常能接觸到新的人事物,所以很幸運的,我在工作上並不曾真正感受過倦怠。至今,這份工作還是與初畢業時一樣讓我喜愛。

但不諱言,導致疲憊的挑戰仍是有的,對我來說真正會感受到疲憊的並不是身體層面,而是有時候內心會有一種沒有歸屬感的感覺出現。到後期我服務職業網球選手的時候,一天下來工作中包含熱身、專項訓練、訓練後放鬆以及觀看比賽等,雖然真正的工作時間了不起8個小時上下,比起許多其他運動防護工作真的輕鬆許多,卻反倒是偶而會發生像是心理上的過勞的情況。

運動防護員的重要 soft skill: 團體中的協調者
曾經有一次我們團隊換了個外籍教練,剛好服務的球員本身英文不太好,所以我許多時候需要擔任居中溝通的角色。但隨著時間過去,兩方皆覺得彼此之間有很大的隔閡,也覺得對方不夠理解自己。最後教練跟球員甚至都會覺得我在幫對方說話,沒有顧慮到自己的心情。也因為在幫忙溝通的過程當中,雙方多少會出現帶有情緒的發言,當時的我抱持著希望大家能夠盡快磨合的想法,所以總是會替雙方說出來的話擦脂抹粉,現在回想起來,或許這就是我沒做好的地方。
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可能因而沒有扮演好傳遞資訊的協調者角色,而沒有讓整個狀況變得更好。當時這件事情,著實讓我鬱悶了很久,也是多數人容易忽略的運動防護工作重要一環。
運動防護工作與家庭分配的兩難
再來就是跟家人、朋友、與另一半的相處。身為長時間陪著運動員世界各地當空中飛人的防護員,大部分時間裡,你都只能在社群軟體上面與他們互動,也因此錯過很多重要時刻。錯過朋友的婚禮,錯過家人的生日,錯過與另一半的紀念日,各種有意義的日子。雖說大多時候對方會表示沒有關係,但心裡知道這或許是口頭上的場面話。家人會體諒你,而朋友本來就沒有跟你生活在一起,這些都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時間一長,就會發現自己與另一半的交集越來越少,共同的話題也越來越少,加上時差與生活作息的差距,慢慢就會變成最熟悉的陌生人。無法理解、體諒彼此的雨天,而在彼此個別的人生旅途中所遇到的美好事物,也因沒有共同經歷過,難讓對方感同身受。逐漸的體貼變少了,爭執變多了。我想,這才是真的讓人心累的地方,也是身為運動防護員需要面對的難題。
最初決定成家時,還沒經歷到上述這些挑戰,當時更多的考量是「這個工作穩不穩定,收入能不能支撐起一個家,能不能讓家人安心的生活下去,另一半會有安全感嗎?能讓對方家長放心把它女兒託付給自己嗎?」
說來慚愧,過去的十幾年,每當年末終始時都在想著,來年我要做甚麼?是否要轉換工作型態?總是不斷的思考這件事。我也曾經覺得自己需要一份穩定收入的工作,但現今社會與父母輩不同,放眼這個世界,其實也沒有哪一份工作真的可以讓你穩穩當當做一輩子。另外一個角度是,我們如果跟著職業運動員,我們也要有充分的體認,職業運動裡的每個角色其實都是商業的一部分,運動防護員必須要有你的價值,才會被需要。必須認清沒有甚麼是非你不可,所以都要有隨時離開的準備。
綜觀以上幾點,對於有成家打算的防護員來說,上述會遇到的難題都是需要先思考過的。再來就是成家之後,如果還是維持同樣的工作型態,那你能夠花多少時間在家裡,要怎麼陪伴可能到來的下一代。如果沒有預先思考過,就蠻容易會落入我前面所提到的情況。現在回想起來,這些其實都是在決定成家的時候,我所面臨到的困難點。
所以我們會發現,人和人相處與關係維持不難,重要在你有沒有用心去陪伴。不管是防護員與運動員,還是你與你的另一半或家人之間,「陪伴」,都是至關重要的課題。尤其是運動防護員的工作長時間面對運動員的傷病,處理他們臨時發生的狀況,或是負面的情緒。當你耗盡心力做好你的工作、陪伴你的運動員之後,下班回到家是否還能用同樣的耐心跟情緒去面對你的另一半,這實在非常考驗每個人的情商與智慧。
人和人相處與關係維持不難,重要在你有沒有用心去陪伴。
不管是防護員與運動員,還是你與你的另一半或家人之間,「陪伴」,都是至關重要的課題。
舉我自身的例子,我的伴侶已經不只一次說,為什麼別人都說你很好,很有耐心,可是我怎麼都感受不到?想想,其實也是對自己的另一半很抱歉,因為人總是將自己最不設防的一面在最親密的人面前顯露出來,辛苦的反而是身為運動防護員的家人。其實我一直都知道,真正陪伴我走過這一生的會是我的伴侶,而不是這份工作。道理真的簡單,但總是不自覺地將所有的耐心都用在工作上,卻會不耐煩地對待另一半和家人。
運動防護的兩性議題與家庭
運動防護的工作性質常常會需要跟異性運動員共事和相處,在這樣長期的訓練比賽旅行的情況下,要如何讓另一半能夠放心,讓彼此都擁有安全感,也是長期無法陪伴下需要認真面對的課題。像阿倫就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方法(詳情請聽podcast: https://youtu.be/1F6IKDSrkT0),讓你的另一半看看你工作的樣子,除了讓你的另一半可以看到你工作時發光的樣子,也能讓她看到你面對運動員的態度,或許安全感就可以一點一滴堆疊出來。
回到運動防護工作的兩性議題,對我來說工作時面對這個議題的態度是,在與運動員的交流或是傷害處理時的肢體觸碰,要尊重對方的感受、尊重自己的養成背景,也尊重每一個身為人的個體。切勿太過隨便跟輕浮,也須不斷拿捏與教練、運動員相處的分寸,如此不只能讓你的另一半感到安心,也更容易與你的服務對象建立起信任感。
其實早些年我都會覺得不管我遇到誰,我的態度都是一樣,但「事實上自己以為的一視同仁,其實不見得每個人都能全盤認同」,因為每個人對事物的接受程度本來就不一樣。所以這些年我也開始學會時刻提醒自己,不要總是用自己的標準來期待他人接受,反倒是希望能夠多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事情的樣貌。
再來說說運動防護工作是否真的有男女有別呢?
可能因為我是男生,本來在這件事情上的感受或許會不那麼樣的明顯,但早期在某些運動,像是棒球,我們都聽過有些教練或球員,會有莫名的偏見跟迷信,覺得有女生在休息區或是場邊出現,會對比賽勝負造成影響。但從我開始踏入職場以後,這個狀況已不復見,自己從沒遇到過。或許兩性平等改變的程度還在緩步前進中,但比早期的那些傳聞,現在確實已有改善。
有趣的是,後來我開始進入發展較成熟的網球圈工作,更讓我清楚的知道男女性防護員的能力在工作上本質是沒有區別的。大家也不會、也不應該因為性別而去評論你能力,單純會針對自己的需求來尋求協助,所以我們可以發現網球運動員團隊的組成,不管是在功能上或是性別角色上都非常的多元,並不會侷限在某種單一的框框裡。像之前 Andy Murray 也曾聘請 Amélie Mauresmo 來當他的教練。這一個又一個的例子,也說明在現今體育圈裡性別的藩籬與界線都慢慢變模糊甚至消失。
而我真正體會到男女性防護員有差別的地方,倒是在與選手的相處上。
比方說,面對選手的情緒時,我常常會是用比較被動的方式,等對方整理好情緒後我們再來聊,因為我自己對於眾多複雜情感的處理比較手足無措。但往往就是因為這樣,反而無法即時了解運動員真實的情況。所以我非常喜歡有女性的運動防護工作夥伴,她們總是能夠在運動員出現負面思考時,時而堅強時而柔和的存在,善於給予不同方式的支持,反而更有助於引導出運動員內心的真實想法與感受。這樣的特質可幫助我們更好的去理解運動員,也讓我們在協助運動員的時候,能更貼近運動員的需求。
所以我跟秀如都覺得,如果我們能夠提供給運動員更多元的訓練內容和介入,其實是一件很好也很重要的事情,這也包含不同性別特質能帶來的多元觀點。因為唯有更多的角色變換,才會有更多的機會去學習如何扮演好運動防護員的角色。也期許我們帶給運動員不只是單一僵化的陳舊作法,更希望能不斷給他們新的感受與貼近需求的照護。
Summery
運動防護員這個工作帶給我真的很多,說是改變我的人生也不為過。邁入四十歲的現在,疑惑沒有比較少,但快樂卻更多,能夠在工作多年之後仍然喜愛我的工作,其實是很幸運也很幸福的。不敢期待真有恍然大悟的一天,但求能夠無愧於心,俯仰天地間。
Podcast:
EP.16 防護工作下的悄悄話 – 第一彈、性別議題( feat. 黃昱倫Anita)
EP.17 防護工作下的悄悄話- 第二彈、職業倦怠與過勞(feat. 黃昱倫Anita)
EP.18 防護工作下的悄悄話- 第三彈、運動防護-工作與家庭(feat. 黃昱倫Anita)

延伸閱讀:
運動防護領域的工作倦怠與過勞: Burnout in Athletic Training Profession